第九周:青年教师读《对生命教育建构内容的思考》优秀心得感悟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9-04-28 20:55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看到“生命教育”四个字,我立马想到:要努力用心的活着,让人生可以拥有许多珍贵的、深刻的终极价值。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、珍惜生命、尊重生命、热爱生命,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。个体生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,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做到:一是学会与人相处;二是学会生存。

学会与人相处,首先要学会关心、学会爱,包括关心弱势群体、伤残孤寡老人。有了关心、有了爱,就会尊重他人的生命,就不会伤害他人的生命。目前不少校园暴力事件、伤害事故从反面给了我们以警示。其次要善于理解别人,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心怀与感受。再次是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,并在与人为善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。

学会生存。我们既要让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变迁,不断学习,不断充实,不断更新,让生命不断顺应变革的社会。又要增强学生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意志力,要让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。

——闫灿

 世界很小很小,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。“爱”这种东西很空泛,它可以是看得见的,也可是看不见的,但它肯定是可以感受的到的,因为人是一种情感型的动物,它热血而不冷血!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,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,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。很多情况下,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,可以创造新的生命,创造新的奇迹,创造教育的辉煌!
   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”,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,而这种纯洁的爱,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。每位学生都是充满单纯、善良、天真的品性,我们对他们的爱,他们会铭记于心,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日祝福,是感动、是欣慰,更是一种幸福!这就够了,爱的教育,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爱后,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,正所谓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而“乐其道”,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。教育是一种“良心式”的工作,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,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,来偿还学生对我们的无止境爱。也许这需要用上我们的一辈子!


——费兰兰

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、无限发展的可能性、独特性及超越性。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,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,促进生命的成长,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、和谐与无限的境界,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。在这里,原点,即为“源”点,是出发点。但又不仅仅如此。它同时是核心,是过程,是方法,更是目的。那么,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?以“人”的方式来认识人、引领人。教育,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。这种存在,并不单纯在于“活着”,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,回归生命的本真,实现生命的灵动。因此,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——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、激扬、涵养和完善,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、净化、优化和美化。当然,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、训练和惩罚,但绝不能野蛮,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。

——李正丹

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、涵蕴其美好心性。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——对生命的热爱与欣悦,总能使人振奋,使心灵面向自我与他人而开放,引导人求真、持善、爱美。这正是幸福人生的要素。当今教育,尤其是德育应建基于生命,我们要教导学生遵循生命的逻辑,建立生命意识;鼓励学生进行生命的建构,活出生命价值;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情感,感悟生命意义;启发学生挖掘生命的潜能,拓展生命境界。

——齐蕾

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、通过人的生命、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,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。生命是教育思考的起点和归宿,我们的教育应是关怀人的生命、关注人的价值、关心人性完善的。当今教育,尤其是德育应建基于生命,我们要教导学生遵循生命的逻辑,建立生命意识;鼓励学生进行生命的建构,活出生命价值;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情感,感悟生命意义;启发学生挖掘生命的潜能,拓展生命境界。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和开创者,让其在独特的生命历程中认真活着,努力活好,不仅活得真切,而且活得美妙。

——王紫玥

当今教育,尤其是德育应建基于生命,我们要教导学生遵循生命的逻辑,建立生命意识;鼓励学生进行生命的建构,活出生命价值;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情感,感悟生命意义;启发学生挖掘生命的潜能,拓展生命境界。一方面,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。学生是一个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着的生命体,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有特质和独立人格,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,使其成为富于生命活力、具有独特生命个性的人。另一方面,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生命本身的差异。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他人生命的差异,也在于认可与肯定自我的独特生命。

——何沙沙

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、通过人的生命、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,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。生命是教育思考的起点和归宿,我们的教育应是关怀人的生命、关注人的价值、关心人性完善的。

当今教育,尤其是德育应建基于生命,我们要教导学生遵循生命的逻辑,建立生命意识;鼓励学生进行生命的建构,活出生命价值;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情感,感悟生命意义;启发学生挖掘生命的潜能,拓展生命境界。

与其说人是教育的核心,不如说人的生命是教育的核心;与其说教育是对人的关注,不如说教育是对人之生命的关注。用生命教育点亮学生的生命,从“忽视生命”走向“激扬生命”,使学生的生命得以点化和润泽,活力得以鼓舞和激发,价值得以肯定和提升,恰是教育的本义所在。

——胡丹丹

 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,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。因此,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,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,符合人性要求,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。“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,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,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;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,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、尊重、热爱他人的生命;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,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;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,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。

身为教师,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、科学的思维方式、高尚的道德情操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,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、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,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。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,注重熏陶感染,潜移默化,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。

总之,我们在教学过程中,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应该与课堂教学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。

——董玉雯


【打印正文】